〈形〉
1平整、整齊。如:「修齊」、「良莠不齊」、「參差不齊」。唐·韋莊〈臺城〉詩:「江雨霏霏江草齊,六朝如夢鳥空啼。」
2完備。如:「齊全」、「齊備」。《荀子·王霸》:「無它故焉,四者齊也。」唐·韓翃〈送客之潞府〉詩:「佳期別在春山裡,應是人參五葉齊。」
〈動〉
1整治、整理。《禮記·大學》:「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。」
2使同等、一致。如:「齊名」。《文選·古詩十九首·今日良宴會》:「齊心同所願,含意俱未伸。」唐·杜牧〈阿房宮賦〉:「一日之內,一宮之間,而氣候不齊。」
3達到同樣高度或長度。如:「水齊腰際」。宋·周邦彥〈夜飛鵲·河橋送人處〉詞:「兔葵燕麥,向殘陽、欲與人齊。」
〈副〉
1共同、同時。如:「齊唱」、「齊步」、「並駕齊驅」、「百花齊放」。唐·王勃〈滕王閣序〉:「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。」清·譚嗣同〈有感〉詩:「四萬萬人齊下淚,天涯何處是神州。」
〈名〉
1聲韻學上齊齒呼的簡稱。如:「開、齊、合、撮」。
2國名。戰國七雄之一,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北部、河北省東南部一帶。
3朝代名。參見「[[南齊」、「北齊」等條。
4姓。如明代有齊德成。
5二一四部首之一。